山涧的发现,像一粒投入死水微澜的石子,在杨子熙心中漾开圈圈希望的涟漪。但他深知,在这生存资源极度匮乏的环境下,任何一点优势都必须谨慎使用,甚至需要刻意隐藏。
他牵着妹妹杨丫的手,沿着来路小心翼翼地返回,刻意避开了村民常走的几条小径,选择从更茂密、更少人迹的灌木丛中穿行。杨丫很懂事,虽然小脸上满是汗水,被荆棘划破的裤腿下小腿上也添了几道红痕,但她紧紧抿着嘴,努力跟上哥哥的步伐,没有喊一声累,只是偶尔用那双大眼睛疑惑地看看哥哥,不明白为什么有近路不走,非要钻这难走的草丛。
杨子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停下来,用袖子轻轻擦去妹妹额角的汗珠,低声道:“丫丫,记住哥的话,那条小溪是我们的秘密。要是让别人知道了,大家都去那里取水、挖菜,可能很快就把水弄脏了,野菜也挖光了。我们家里……需要这点别人没有的东西。”
杨丫似懂非懂,但“家里需要”这几个字她听明白了。她用力地点点头,声音细细却坚定:“嗯!丫丫不说,谁也不告诉!”
回到那间低矮破旧的茅屋时,日头已经升得老高,灼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门口的土路被晒得发白。母亲赵氏正坐在门槛上,就着昏暗的光线缝补一件破得几乎无法下针的衣衫,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看到满头大汗、一身草屑却篮子满盈的兄妹俩,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化为担忧。
“怎么去了这么久?没遇到什么事吧?”她放下针线,快步迎上来,接过杨子熙手中的篮子,掂了掂分量,脸上的忧色稍减,“哟,今天收获不少,还有这么多水蕨菜?这玩意儿以前没人敢多吃,怕闹肚子。”
“娘,放心,没事。我们就在山脚转了转,走得远了点。”杨子熙避重就轻,他暂时不打算把小溪的秘密告诉母亲,倒不是不信任,而是知道母亲心善,若亲戚邻里来借水借粮,她很难拒绝,在自家生存都艰难的情况下,他必须先确保核心家人的安全。“这水蕨菜处理好了没事,我知道法子,味道还不错,能顶饿。”
赵氏看着儿子沉稳的眼神,虽然觉得儿子病了一场后似乎有些不同,说话做事都更有条理,但只当是孩子经历了生死关头懂事了,便也没有多想,只是念叨着:“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快进屋歇歇,喝口水。”她看着篮子里鲜嫩的野菜,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几乎看不见的笑意,“今天中午,娘给你们做顿稠点的菜粥。”
中午的饭食,果然比往常厚重了些。依旧是那口破锅煮出来的野菜粟米粥,但因为野菜分量足,赵氏又咬牙多放了一小把粟米,粥显得粘稠了许多。杨丫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吃得格外香甜,连碗沿都舔得干干净净。
杨子熙却吃得有些心不在焉。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规划着如何利用那处水源和现有的知识,进行更有效率的资源开拓。光靠挖野菜,只能缓解一时的饥饿,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土地贫瘠,产量低下,才是问题的核心。
吃完饭,杨老根照例扛着锄头下地,背影在烈日下显得更加佝偻。赵氏收拾着碗筷,杨丫乖巧地帮忙擦拭那个唯一的“桌子”——一块表面磨得比较平整的大石头。
杨子熙走到屋后,那里有一个用树枝和破席子勉强围起来的角落,是杨家的“茅房”,旁边堆着一些日常清扫出来的垃圾和灰土。他仔细观察着,眉头微蹙。前世的农业知识告诉他,土壤的肥力是关键。而在这个时代,农民虽然也知道施肥,但手段极其有限且低效,主要依靠少量的人畜粪便和焚烧草木得到的灰烬。
“堆肥……”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升起。这是目前条件下,最可能实现的、成本最低的土壤改良方法。
他回忆着堆肥的原理:将有机物(如厨余、杂草、秸秆、人畜粪便)在一定的水分和通气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成稳定的、植物可以吸收的腐殖质。关键在于碳氮比、水分、空气和温度。
想到这里,他立刻行动起来。他没有声张,而是先在屋后更偏僻的角落,选了一处地势稍高、不易积水的地方。然后,他拿起那把破旧的锄头,开始挖掘。土质很硬,没挖几下,他就感到手臂酸软,气喘吁吁。这具身体实在太虚弱了,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得他体力远逊于常人。
他停下来,喘着粗气,看着才挖了浅浅一层的土坑,苦笑了一下。不能急,一切都要慢慢来。他改变策略,不再追求速度,而是像蚂蚁搬家一样,每次只挖一点点,累了就休息,恢复点力气再继续。
赵氏看到儿子在屋后挖土,好奇地问:“子熙,你挖什么呢?”

“娘,我弄个坑,把平时的烂菜叶子、杂草什么的埋起来,看能不能沤点肥,给地里的庄稼加点劲。”杨子熙尽量用朴实的语言解释。
赵氏听了,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傻孩子,那能顶啥用?肥力都在粪坑里呢。咱家又没养牲口,哪来那么多粪?费那力气干啥?”在她传统的认知里,肥料就是人畜粪便,其他的都是瞎折腾。
杨子熙没有争辩,只是笑了笑:“娘,我就试试,不费什么事。”他知道,在没有看到实际效果之前,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个世界同样适用。
整个下午,他都在断断续续地挖掘。汗水浸透了他破旧的夹袄,在后背洇开深色的痕迹。手掌很快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沾上泥土,火辣辣地疼。但他咬着牙,一声不吭地坚持着。每一次挥动锄头,都感觉肌肉在呻吟,肺部像破风箱一样拉扯着。
杨丫起初在旁边好奇地看着,后来也拿起一个小木棍,学着哥哥的样子,帮忙把挖松的土块敲碎。兄妹俩沉默地劳作着,在寂静的午后,只有锄头接触泥土的闷响和粗重的喘息声。
直到夕阳西下,天色渐暗,一个直径约一米、深约半米的简易土坑终于挖好了。杨子熙累得几乎虚脱,靠在土堆上,连手指都不想动一下。但他看着这个按照自己规划完成的“初级堆肥池”,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这是他在这个世界,依靠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创造的第一个“工程”。
接下来的几天,杨子熙的生活多了一项固定的内容——收集一切可以用于堆肥的材料。家里吃完野菜剩下的老根、烂叶,他仔细收集起来;路上看到的干枯杂草、落叶,他顺手捡回;甚至看到有村民丢弃的坏掉的少量豆荚、麦麸,他也如获至宝地捡回来。他还小心翼翼地收集家人和自家的少量尿液(由于没有厕所,只有简陋的茅坑,粪便收集困难且不卫生,他暂时没有动用),用水稀释后,偶尔洒在堆积的材料上,增加氮源,调节碳氮比。
他严格按照记忆中的方法,将收集来的材料一层杂草落叶(碳源)、一层厨余垃圾(氮源)交替铺在坑里,偶尔撒上一点土,引入微生物,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利用小溪的水,他每次和杨丫去打水,都会偷偷用一个大叶子包一些回来),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导致厌氧环境产生臭味。
这个过程是琐碎而漫长的,需要极大的耐心。赵氏看着儿子每天忙活这些“没用”的东西,忍不住叹气,但看他态度坚决,身体似乎也在劳动中慢慢结实了一点,便也不再过多干涉,只是有时会嘟囔一句:“这孩子,病了一场,心思倒重了。”
杨老根则始终沉默。他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地里回来,看到儿子在屋后鼓捣那个土坑,也只是默默看上一眼,从不询问,也不阻止。生活的重担已经压得他无暇他顾,只要儿子不再病倒,能帮着家里挖野菜,其他的,随他去吧。
时间一天天过去,堆肥坑里的材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慢慢发生变化,温度逐渐升高,颜色开始变深。杨子熙每天都会去检查,用手探探温度,观察变化。这个过程,比他预想的还要缓慢,但他知道,这是自然规律,急不得。
就在他专注于他的“堆肥大业”时,外部环境的压力,再次悄然逼近。
这一日,他正和杨丫在屋后给堆肥坑翻动材料(以增加透气性),就听到前院传来母亲赵氏带着惊慌的声音:“根哥,里正和杨管事来了!”
杨子熙心中一凛。里正是村里管理户籍、催缴赋税的小吏,而那杨管事,则是地主杨扒皮家的狗腿子。他们一同上门,绝无好事。
他放下手中的木棍,对杨丫使了个眼色,让她待在屋后别出来,自己则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整理了一下衣襟,深吸一口气,朝着前院走去。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改善生活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

![穿越修仙:目标从吃饱饭开始完结_[杨子熙杨丫]番外](https://image-cdn.iyykj.cn/2408/1d6aabcc097ec1d1d0edb42fd95f334a.jpg)

![[状元男友退学陪学妹高考]番外-胡子阅读](https://image-cdn.iyykj.cn/2408/71e7c4252625df7c184a93f75766b172.jpg)

![[千山暮雪情]小说后续在线免费阅读_[秦慕雪微微]最新章节在线阅读-胡子阅读](https://image-cdn.iyykj.cn/2408/073bb20d0613c57ebb9701ba99f3f5c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