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求
暮春时节,上汜方过,本该稍归平静的建康城却愈发热闹起来。
去岁年初,次等士族出身的李道山,在跟从叔父修习五斗米道之术多年后,继任教主,借传道之机,广揽信众,以晋室国祚将倾为由,于会稽举兵反叛。
时会稽内史迅速识破其谋划,出兵平定,不过半月,便将其驱至临海郡,逃窜海上。
然因本朝笃信五斗米道者甚众,李道山根基颇广,于海上漂泊一月后,不但卷土重来,更引东南八郡一同响应,其声势之浩大,令人胆寒,稍有不慎,便可威胁至建康。
情急之下,身为北府军统帅的郗翰之临危受命,于新婚之夜,方行婚仪,便抛下新妇,点兵南下。
这一去,便是一年。今日,他就要得胜归来。
一年前,郗翰之便已凭累累军功,实权在握,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州及晋陵之诸军事,领兖、青二州刺史,镇守京口,为一方封疆大吏,如今再度得胜归来,不知天子当如何封赏。
朝堂中,忌惮者有之,欣赏者亦有之,忧喜交加间,众说纷纭。
至于百姓,除称颂其赫赫威名外,更爱论及的,却是他去岁新成的那桩婚事。
原因无他,只因他的新妇,是清河崔氏之女,崔家阿绮。
人人皆知,清河崔氏乃百年门阀,攒缨世家,而崔家阿绮,不但自小生得娇柔动人,美色无双,更是已故的庐陵大长公主与大司马崔恪峤的独女,自小在宫中太后膝下教养,与天子亲如姐弟,虽无公主之名,却有公主之实。
这等娇花般的人物,从来如天边日月,教众人仰望而不敢亵玩,可惜多年前,便被其父亲自许给了郗翰之这个寒门武将。
本以为随着崔大司马的离世,这桩婚事或将一拖再拖,直至不了了之,可随着去年战事吃紧,崔家女终于还是嫁了。
……
宫城北面,近钟山脚下不远处的宅邸中,阿绮正端坐榻上,望着垂落在旁的裙裾一角怔怔出神。
昨夜的梦境中,恰是这一处裙裾,燃着簇簇火焰,灼得肌肤疼痛钻心。
她下意识伸手去抚。
葱白指尖划过缎面,隔着单薄布料,也能感受到底下年轻而柔韧的肌肤完好无损,并无半点破溃与灼痛。
梦中情境,分明那般清晰,就连最后跃下触地时瞬间蔓延全身的疼痛,也仿佛仍未退去,令她浑身止不住轻颤。
然而一睁眼,却仍是庆熙八年,距梦中坠塔之时,尚有四年。
“女郎,今日真的不留在府中,等郎君归来吗?”跪坐一旁替阿绮梳发的翠微见她出神许久,忍不住开口再度问。
至今日,阿绮成婚恰是一年。
这一年来,因郗翰之始终在东南平叛,二人未曾见过一面,细算下,今日郗翰之归来,方算是新婚第一日。
直至昨日,阿绮仍在为迎郎君归来,而着意少食,好令本就玲珑纤细的腰肢看来愈发不盈一握。
翠微以为,阿绮这一年来,虽不常念起郎君,只偶闻前线战报时,稍有波澜,但到底心中仍是有初为人妇的羞涩与对郎君的期盼。
可今日一早,阿绮忽然一改前几日的羞涩期盼,一人独坐床边,静静凝着窗外竹影许久,目光冷淡寂然,再无一点新妇的娇羞,直至她入内来唤,便道要入宫拜见太后。
循例,今日的确该入宫拜见太后,然因郎君归来,太后早命人来传,若有不便,可不必入宫,阿绮亦是欲留府中等着郎君归来,却不知为何,一夜之间便改了主意。
阿绮稍稍回神,移开仍抚裙裾的指尖,转首见镜中自己已梳好飞天髻,便起身平展双臂,任翠微替她换上大袖衫,系上间色裙,最后收拢衣襟,缀金簪玉钿。
她望着镜中自己姣美的皮囊,目色愈沉,抿唇坚定道:“不必等他归来,入宫去吧。”
翠微仍有迟疑,然见她意已决,遂不再多劝,只自退去命人备好车架,扶她登车,一路往宫城中去。
阿绮婚后所居处距宫城虽不远,然因牛车稳健,步履缓慢,也需近半个时辰方能入宫城中。
此时恰是暮春,街边草木成荫,苍翠如盖,景致宜人,阿绮掀开车帘,耳边听着行人来往与牛车铃铛之声,渐想起一年前,出嫁行婚仪那日。
她虽出身高贵,却自幼丧母。父亲又少有大志,自入仕为官起,便以匡扶晋室,收复故土为己任,以往四处奔波,行军打仗,鲜少能顾及她这个女儿。
生于钟鸣鼎食之家,阿绮尊贵无比,为众星捧月,更由当今太后亲自娇养,然到底不是亲生父母,总有几分隔阂。
她十几年的人生里,从未有一日尝过与至亲家人相依相偎,温馨度日的滋味。
直至新婚那日,她一身华贵玄青衣裙,拜别过父母衣冠,将手忐忑放入父亲亲自替她挑选的郎君掌中,羞涩微笑时,也曾以为,往后余生,不再是孤身一人,总能有个依靠,相扶持着前行。
哪怕婚仪方过,未及入屋中去,郗翰之便因东南战事吃紧而匆匆离去,哪怕整整一年,除战报外,他都未有只言片语传来,她也毫无怨言,只一心体谅他。
新婚的夫妻,未能朝夕相处,自然感情淡薄,待他得胜归来,二人日日相对时,总能情意渐浓,亲密无间。
她对此,本是深信不疑,直到昨夜忽梦前尘往事。
梦中的郗翰之,与她过了两年琴瑟和鸣的日子后,不但听从母亲的安排,纳了陈家表妹,更将她无端抛弃在姑孰,令她沦为弃妇。
两年的柔情蜜意,往后都将化作诛心利刃,一寸寸凌迟着她,提醒着她,所嫁之人薄情寡义的真面目。
而归建康后,她又将被她的皇帝表弟萧明棠囚于同泰寺塔中,强占二载,直至山河易主之时……
她所托非人,本以一身之血肉,意图冲破禁锢之牢笼,自塔中一跃而下时,便已下定决心,斩断前尘过往。
若有来生,她定不再作那随意教人摆布豢养的金丝雀。
大约上天听到了她心中的渴求,教她一梦而醒,竟又回到四年前,一切尚未发生之时。
她始终未懂,为何从前恩爱的夫妻,能未有一丝前兆便骤然翻脸绝情,此生,只怕再也没有机会能亲口问一问她那薄情的郎君。
然不论缘由为何,既得重来一遭,她必要避开往后的一切纷乱,在这泱泱天下寻出一隅宁静之所,供自己度过余生。
第一步,便是要离开她的新婚夫君,郗翰之。
……
宣训殿中,苏太后正忧心忡忡地望着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
眼下天子年不过十三,尚未亲自理政,朝中事务,皆由太后与百官商议后定夺。
太后兄长,身为尚书令的苏裕立于下首拱手道:“太后,众臣之意昭然,郗使君出身寒微,当年若非崔大司马有意提携,绝不会有今日。如今他兵权在握,声名鹊起,得为使君,已令士族子弟颇多不满,此番,实不宜再厚赏。”
那数十封奏疏,皆是为郗翰之而上,无非是赞其临危受命之功劳,然言语间,虽多溢美之词,可稍一细观,便能察出其中颇多鄙夷与不屑为伍之意。
苏后深以为然,可稍一思忖,又不由抚额为难道:“可郗翰之此番功劳不小,若不厚赏擢升,如何能令诸将信服?”
苏裕摇头:“郗翰之所领之军,虽战力非凡,到底都是北方流民出身,勇武有余,谋略不足,多赏财帛米粮,便可令其感恩戴德,不足为虑。”
见太后仍有疑虑,他又走近一步,低声提醒:“太后莫忘了,今日晋室之江山,如何得保。”
苏后一怔,遂想起旧事。
百余年前,晋室初立,所拥之国土,三倍于如今,本是大一统之强盛帝国。
然至元康,因皇帝沉迷金石之术,久怠朝政,致使皇后弄权,外戚乱政,又因宗王势力强盛,纷纷生出谋朝篡位之野心,借诛皇后之名,四处起兵,引天下大乱。
其时,晋室之北,胡人历数百年之南迁,已渐近中原,趁着汉人内乱,大举南下,驱策奴役汉人,侵吞大片中原沃土。
晋室江山风雨飘摇间,先帝萧统昭在中原士族的扶持下,率众南下,于建康登基立国,延晋室国祚,从此偏安江东,至今三十余年。
先帝自最初几年的励精图治,意图重返中原,渐至心灰意冷,重蹈先祖覆辙,醉心佛道,白日礼佛,夜间炼丹,致昏聩体弱,子嗣凋敝,最后猝然长逝,将皇位交给时不过五岁的独子,如今的庆熙帝萧明棠。
这三十余年间,皇帝垂拱,士族共治,方令这偏安江东的小朝廷得以存续至今。
而今,朝臣之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如郗翰之这般出身寒门庶族,却功劳日盛,渐盖士族高门者,自然要成为众矢之的。
苏后本也出身士族,对郗翰之自也无太多赏识之意,思忖片刻,方叹道:“罢了,不升便不升吧。横竖去岁将阿绮嫁给他,已是格外高看,想来他也不敢再有别的奢念。”
……
阿绮入宣训殿时,苏裕离去不过片刻。
苏后方命人将案上奏牍收起,一见她入内,本有忧虑的面容稍有缓和,冲她伸手笑道:“阿绮来了,快坐到我身边来。今日你夫君归来,我本要你不必入宫来,怎知你这孩子,这般不听话。”
阿绮自小在太后膝下长大,也不拘礼,只笑着依言上前,紧挨着苏后坐下,如孺慕稚子般,扑入她怀中,娇声道:“阿绮想见太后,自然便来了。难道太后不想见阿绮吗?”
太后见她这撒娇模样,稍显年岁的面上笑意更深,轻抚她鬓角碎发,道:“怎么不想见?我只怕我家阿绮嫁了人,便忘了我这个舅母。莫说是我,今日陛下也以为阿绮不会来了,一早便在我这里犯了脾气,教宫人们好言相劝许久,方才乖乖离去进学,若教他知晓你仍来了,定觉惊喜。”
说罢,便要挥手命宫人去将天子唤来。
“太后!”阿绮仍想着夜里的梦境,一听那皇帝表弟之名,不禁浑身一颤,忙拉住太后求道,“不必打扰陛下,陛下读书进学要紧!”
苏后笑道:“到底是嫁了人的,阿绮长大了。往日你们姐弟二人最是感情好的,如今更知道替陛下着想了。”
阿绮垂眸,掩住眼底暗芒,捏住苏后衣袍一角,小心试探道:“阿绮不想长大,也不要嫁人……”
苏后一愣,稍将她放开些,奇道:“这孩子,如何说话的?你已出嫁了一年,怎今日才道不要嫁人?”她想了想,忽而恍悟,笑道,“是否今日你家郎君要归来,令你羞怯了?阿绮不必多虑,女儿家,总要经这一遭,过了今日,阿绮才好真正算个妇人。”
阿绮白皙娇嫩的面上升腾起两抹粉晕,轻咬下唇自苏后怀中缓缓抬头,水润乌眸中,期望与哀求交织,化作层层薄雾,笼住点点愁绪,盈盈望去,教人观之揪心。
“太后,我不想嫁给他。”
“当日父亲将我许给他时,太后还曾出言反对,如今我也想通了,的确不愿作他妇人,可否求太后,令陛下下旨,允我与他和离?”
苏后望着少女殷切乞求的模样,面上本是和煦的温度一点点冷却。
“阿绮,勿任性妄为。”
阿绮捏紧她衣袍的手渐渐松下,眼底光芒悄然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