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辉历2018年9月17日,清晨。
凌云是在一种奇异的“饥饿感”中醒来的。不是胃部的空虚,而是肌肉深处传来的、对能量和运动的渴求。他下意识地伸了个懒腰,关节发出一连串轻微的“噼啪”声,像是生锈的齿轮重新开始顺畅转动。
“嗯?”
他惊讶地发现,昨天还盘踞在四肢百骸的深度酸痛,竟然一夜之间消退了大半,只剩下一些运动后惯常的、甚至带着点舒畅感的疲惫。身体的轻盈程度,让他几乎要怀疑昨天那场“科学训练”是不是一场梦。
【系统状态提示:宿主身体恢复能力超出基准预期,肌肉损伤修复度92%,基础代谢速率微幅提升。建议逐步恢复常规训练负荷。】
“这恢复速度……是系统暗中加持,还是这具年轻身体本身的潜力?”凌云有些惊喜地想道。无论是哪种原因,这都意味着他能以更快的节奏投入训练,应对即将到来的选拔赛。
他利落地起床、洗漱,动作恢复了七八成的流畅。晨练时,他尝试着进行了慢跑和更大幅度的动态拉伸,身体反馈良好,没有再出现疼痛的警报。
早餐时,他的胃口似乎也更好了些,依旧保持着“燃料加注”的专注,但心情明显轻松了许多。
上午的训练馆,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弥漫在空气中,取代了平日里的汗水和喧嚣。今天要进行选拔赛前的模拟对抗,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训练,更是决定下周命运的预演,是教练组评估状态、调整最终名单的重要依据。
队员们大多表情严肃,默默地做着热身,眼神里多了几分较真的意味。连平时最喜欢插科打诨的李锐,也绷着脸,一遍遍地空挥着球拍,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模拟战术。
张建军教练站在场边,手里拿着分组名单,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个队员。他没有多说什么,但那肃穆的气场已经说明了一切。
凌云深吸一口气,压住微微加速的心跳。他同样认真地热身,活动着手腕、脚踝,拉伸着大腿和腰背的肌肉。脑海中,反复回放着这几天训练的重点:发力链条、移动节奏、反手过渡。
【技术解析】处于待命状态,但他决定,除非必要,尽量依靠自身的感知和判断去比赛。他需要真正检验“科学训练”的成果,而不是过度依赖系统的“外挂”。
分组名单公布。凌云被分在B组,首轮对手是……周伟。
就是昨天陪他加练,助他凑齐最后一点能量的那位周师兄。
两人在场地上隔网相对。周伟看着凌云,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点了点头:“凌云,加油,好好打。”
“周师兄,请多指教。”凌云也点头回应。他对周伟的印象不错,这是个踏实且不张扬的对手。
比赛开始。
或许是心态不同,也或许是知道自己实力稍逊,周伟一上来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通过稳定的拉吊和控制,试探着凌云的状态。
凌云牢记张教练的指导,没有慌乱,耐心地与周伟周旋。他努力运用初步成型的发力链条处理每一个后场球,感觉出球的稳定性和力量确实比之前有所提升。步伐上,他也刻意注意启动和衔接,虽然远谈不上流畅,但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样,被人一调动就失去重心,狼狈不堪。
【正手高远球发力链条完整度:56%…57%……(实战中稳定性接受检验)】
【基础步伐移动效率:20%……(实战移动中维持)】
两人比分交替上升,打得颇为胶着。周伟的网前技术更细腻,偶尔能通过搓放创造出机会。而凌云则在几次多拍对抗后,抓住周伟回球质量不高的机会,运用腰腹发力,打出了几拍颇具威胁的突击,引得场边观战的队员发出几声低呼。
“这小子……好像真的有点不一样了。”有队员小声嘀咕。
最终,凭借更稳定的发挥和关键时刻的几次果断突击,凌云以 15:13 的比分,比较艰难地战胜了周伟。
“打得好。”周伟走上前,主动伸出手,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进步很大,发力实了很多。”
“谢谢周师兄,是您承让了。”凌云握住他的手,心中松了口气。赢了,而且是在没有过度依赖系统预判,主要依靠这几天训练成果的情况下赢的。这让他信心大增。
接下来的比赛,凌云越打越顺。他逐渐找到了将训练内容应用于实战的感觉,虽然失误依旧不少,技术动作也远未达到完美,但他对比赛的阅读和掌控力,肉眼可见地提升了。
他成功闯入了四强。半决赛的对手,是另一个实力强劲的老队员,凌云苦战三局,最终以 1:2 惜败,未能进入决赛。
但走下场地时,他脸上并没有太多沮丧。他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看到了与顶尖队员之间依然存在的差距——尤其是在比赛经验、技术纯熟度和关键分处理上。
决赛在李锐和另一名种子选手之间展开。最终,李锐凭借更凶狠的进攻和更丰富的比赛经验,成功夺冠。他在接受其他队员祝贺时,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凌云,带着一丝示威的意味。
凌云只是平静地看着,内心毫无波澜。他的目标,从来不是战胜某一个李锐,而是进入前四,获得参加市少年锦标赛的资格。
模拟对抗结束后,张建军教练进行了简短的总结。他表扬了部分队员的进步,也指出了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他目光扫过凌云,虽然没有点名,但语气加重了几分:“选拔赛,看的是综合能力,是稳定性,是关键时刻的心理素质。不要因为一时的胜负就沾沾自喜,或者妄自菲薄。都回去好好总结,最后几天,查漏补缺!”
训练结束后,人群散去。凌云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正准备离开,一个身影却挡在了他的面前。
是陈谨言。
他依旧穿着那身干净的蓝色训练服,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平静地看着凌云。
凌云微微一怔。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与这位“天之骄子”如此近距离地面对面。陈谨言的身高与他相仿,但身形更为匀称挺拔,眼神清澈而专注,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太相符的沉稳。
“有事吗?陈师兄。”凌云开口问道,语气不卑不亢。
陈谨言似乎没料到凌云会如此平静地先开口,他沉默了两秒,才说道:“你今天的反手过渡,比之前好了很多。”
他的声音和他的人一样,平静,没什么起伏,但话语内容却让凌云有些意外。他没想到陈谨言会关注到他的技术细节。
“谢谢,还在练。”凌云回答道。
“发力还有点僵,击球点可以再靠前一点。”陈谨言继续说道,语气平淡得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另外,你防守时的重心,习惯性往后坐,容易被骗。”
凌云心中一动。陈谨言指出的这两个问题,非常精准,正是他目前技术环节中比较明显的弱点,连【技术解析】也多次提示过。
他不是来挑衅的,他是来……指点?
“谢谢指点,我会注意的。”凌云认真地点了点头。
陈谨言看着他,那双平静的眸子里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类似欣赏的情绪,但很快便消失了。“选拔赛加油。”他最后说了一句,然后便转身离开了,背影依旧挺拔而利落。
凌云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有些复杂。这就是陈谨言吗?骄傲,但不盛气凌人;强大,却并不吝于对(或许在他看来)有潜力的对手给予最直接的提醒。这种基于实力差距而产生的、自然而然的俯视,比李锐那种低层次的嘲讽,更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彼此的距离,也……更激起了他的斗志。
“真是个有趣的家伙。”凌云低声自语,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
带着模拟对抗的收获和陈谨言意外的“指点”,凌云回到了宿舍。他没有因为下午放假就松懈,而是再次拿出笔记本,将今天的比赛心得和陈谨言指出的问题详细记录了下来。
【星辉历2018年9月17日】
· 身体状态: 恢复良好,可承受常规训练强度。
· 模拟对抗总结:
· 积极方面: 发力结构改进在实战中初见成效,步伐稳定性提升,比赛阅读能力(寻找对手习惯线路、抓住机会球)有进步。
· 暴露问题:
1. 反手击球点把握不准,发力仍显僵硬(陈谨言指出)。
2. 防守重心习惯性后坐,容易被假动作欺骗(陈谨言指出)。
3. 关键分处理经验不足,心态容易出现波动(半决赛体会)。
4. 体能分配仍需优化,后半程专注力有所下降。
· 能量点: 0。(看着空空如也的能量槽,系统像个催债的资本家。)
· 后续三天计划:
· 重点补强: 反手击球点练习、防守重心调整、关键分模拟训练。
· 维持巩固: 正手发力链条、基础步伐连贯性。
· 体能储备: 合理进行有氧和核心训练,确保选拔赛时体能充沛。
· 心态调整: 平常心,专注自身,不想结果。
合上笔记本,凌云感觉自己的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选拔赛还有三天。

他不再迷茫,不再恐慌。他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科学的计划,有了可以衡量的进步,甚至……有了一个值得追赶和超越的目标。
路在脚下,一步步走稳就好。
---
【章末附录 · 陈谨言的训练随笔】
日期: 星辉历2018年9月17日
观察: 凌云。
变化显著。发力不再散乱,步伐有了章法。并非天赋突变,而是找到了正确的路径并严格执行。这种专注和执行力,比单纯的技术提升更值得注意。
模拟对抗中,其战术意图明确,懂得扬长避短。虽败于半决赛,但过程展现潜力。
反手与防守重心是明显短板,已直接指出。能否快速改进,是判断其是否值得持续关注的关键。
与李锐之流不同。可视为……潜在的对手。
—— 陈谨言
---


![[我家傻女超凶的]无弹窗阅读_姜璃阿丑后续无弹窗大结局-胡子阅读](https://image-cdn.iyykj.cn/2408/86d34acf95f6fa263a1add39b977ce0f.jpg)


![「破妄至高」最新章节免费阅读_[苏沐赵虎]全文免费无弹窗阅读_笔趣阁-胡子阅读](https://image-cdn.iyykj.cn/2408/6ddf1f2e42cbeb790d9c7a1d4133127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