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如同最深沉的死亡,将凌云彻底包裹。没有梦,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和身体本能修复时传来的、细微却持续的酸胀信号。当他再次被生物钟而非闹钟强行唤醒时,窗外已是天光大亮。
他尝试性地动了动手指。
“嘶——”
一股比昨天清晨更加猛烈、更加深刻的酸痛感,如同高压电流般瞬间窜遍全身,尤其是肩膀、腰腹和大腿,仿佛每一束肌肉纤维都在独立燃烧、哀嚎。这感觉,比单纯“被拆散重组”更甚,像是被拆散后,每个零件还被单独拿去用砂轮打磨了一遍,再强行塞回原位。
【系统状态提示:宿主身体处于深度修复期,肌肉微损伤修复中,乳酸代谢加速。建议进行低强度主动恢复,避免静卧,促进血液循环。】
系统的提示适时响起,带着一丝冷静的学术气息。
“低强度……主动恢复?”凌云龇牙咧嘴地想着,“我现在连翻身都觉得是高强度对抗训练……”
话虽如此,他知道系统是对的。躺平只会让肌肉更加僵硬,恢复得更慢。他必须动起来,哪怕像只树懒。
花费了比平时多三倍的时间,他才完成了从床上到地面的“着陆”。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如同在雷区行走。当他终于扶着墙,以一种极其缓慢和古怪的姿势完成洗漱时,汗水已经再次浸湿了他的鬓角——纯粹是疼出来的。
晨练是别想了。他现在的状态,能顺利走到食堂就算胜利。
食堂里,早餐高峰期已过。他艰难地挪到窗口,打饭大婶看到他这副“半身不遂”的模样,吓了一跳:“哎呦,凌云,你这是……训练伤着了?要不要去医务室看看?”
“没……事,谢谢阿姨,就是……有点累。”凌云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他端着餐盘,找了个最角落的位置坐下。依旧是四个馒头,一个鸡蛋,一碗粥,但今天他还额外要了一小碟花生米——听说补充点优质脂肪对恢复有好处。他吃得很慢,每一口咀嚼都牵动着面部和颈部的肌肉,带来一阵阵酸爽。
回到宿舍,孙鹏已经去训练了。房间里空荡荡的,只有阳光透过窗户,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块。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躺回去了。他回忆着前世在网上看过的运动员恢复性训练视频,开始在地上极其缓慢地、幅度极小的拉伸。压腿,伸臂,转动脚踝和手腕……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清晰的痛感和肌肉的颤抖,但他坚持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进行低强度主动恢复运动,肌肉僵硬状态轻微缓解,血液循环促进中。】
系统的反馈让他稍感安心。
就在他像个耄耋老人般,扶着床沿尝试微深蹲时,宿舍门被敲响了。
“咚咚咚。”
声音不重,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
凌云心里“咯噔”一下。这个时间点,会是谁?
他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没那么狼狈,挪过去打开了门。
门外站着的人,让他瞬间绷紧了神经。
是张建军教练。
张教练四十多岁年纪,身材保持得很好,没有多数中年人的发福迹象,皮肤是长期户外训练形成的古铜色。他穿着标准的体校教练服——蓝色的运动套装,胸口别着口哨,眉头习惯性地微微锁着,眼神锐利得像鹰,此刻正毫无表情地看着凌云。
“教……教练。”凌云下意识地站直了些,尽管这个动作让他后背的肌肉一阵抽搐。
张建军目光扫过凌云苍白疲惫的脸,以及他那明显有些站立不稳的双腿,眉头锁得更紧了些。他没有进门,就站在门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十足的压迫感:
“凌云,听说你昨天训练很‘刻苦’?”他特意在“刻苦”两个字上微微加重了语气,“加练到晚饭都顾不上吃?今天早上连常规晨练都缺席了?”
凌云心里一沉,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他低下头,没有辩解:“对不起,教练。”
“对不起?”张建军哼了一声,“我要的不是对不起。我要的是健康的、能正常训练的队员,不是一个练废了的、需要躺进医务室的病号!”
他的声音严厉起来:“我知道选拔赛快到了,你着急。但训练不是你这么个练法!蛮干、透支,除了把自己练伤,缩短你的运动寿命,没有任何好处!你以为你是铁打的?”
凌云沉默着。他没法解释系统的存在,也没法解释那种迫在眉睫的生存压力。
张建军看着他这副“认错态度良好,但死不悔改”的样子,语气稍微缓和了一点,但依旧严肃:“我看了你昨天和李锐的对抗。”
凌云抬起头。
“赢了一场队内赛,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张教练毫不留情地泼冷水,“李锐什么水平我清楚,你赢他,有运气成分,也有他轻敌的原因。你的技术动作,比以前稍微顺眼了一点,但发力还是散,步伐还是乱,核心力量更是差得远!”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凌云的现状。
“选拔赛还有六天。这六天,你要是再像昨天那样瞎搞,我敢保证,你连正常上场都做不到。”张建军盯着凌云的眼睛,“从今天起,你的训练,必须按我的安排来。上午跟着大队进行恢复性训练和技术打磨,下午……我来给你加练。”
凌云愣住了。教练亲自给他加练?
“别高兴得太早。”张建军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我的加练,不是让你往死里跑、往死里跳。是教你该怎么用力,怎么移动,怎么分配体能,怎么用脑子打球!你要是还抱着之前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蠢念头,现在就给我卷铺盖走人,体校不缺你一个莽夫!”
这话说得极重,但凌云却从中听出了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以及,一个机会。
“是!教练!我一定按您说的做!”凌云立刻大声回答,因为激动,牵动了腹肌,又疼得他一阵龇牙咧嘴。
张建军看着他这副样子,最终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语气彻底缓和下来:“先去医务室,找王大夫看看,做个放松。告诉她是我让你去的。下午两点,一号场,别迟到。”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大步离开,背影挺拔而利落。
凌云靠在门框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背惊出了一层冷汗。与教练的这次交锋,比他昨天和李锐打一场比赛还累。
但他心中却燃起了新的希望。教练亲自指导!这意味着他可能获得比系统更直观、更符合这个世界训练体系的指导!这能极大地弥补他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脱节,也能让他的训练更科学,避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
他不敢耽搁,稍微休息了一下,便忍着全身的酸痛,慢慢朝着医务室挪去。
医务室的王璐大夫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女医生,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斯文。听到是张教练让来的,她也没多问,熟练地让凌云躺上治疗床。
“肌肉紧张度很高,乳酸堆积严重,有几处轻微拉伤……”王大夫一边检查,一边皱着眉头记录,“你这是怎么练的?不要命了?”
凌云只能含糊地说是加练过度。
王大夫没再追问,开始给他进行手法放松和简单的仪器理疗。过程……相当刺激。当王大夫的手按到他大腿后侧酸痛点时,凌云差点直接从床上弹起来,惨叫硬生生憋在喉咙里,变成了一声扭曲的闷哼。
“忍着点,不通开,你明天更动不了。”王大夫手下毫不留情。
半个多小时的“酷刑”结束后,凌云感觉身体虽然依旧酸痛,但那种仿佛被水泥浇筑的僵硬感确实减轻了不少。
【接受专业物理治疗,肌肉损伤修复速度提升20%,疲劳度降低15%。】

系统的提示证实了效果。
“回去注意休息,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训练量一定要控制,循序渐进,明白吗?”王大夫叮嘱道。
“明白了,谢谢王大夫。”
下午两点,凌云准时来到了一号训练场。张建军教练已经等在那里,身边还放着几个标志桶和一筐羽毛球。
“感觉怎么样?”张教练问。
“好多了,谢谢教练。”凌云老实回答。
“嗯。”张建军点点头,“今天下午,我们不练体能,不练对抗,就练两样东西:重心,和发力。”
他拿起一个球拍,开始讲解。
“你之前的发力,完全是散的。看着胳膊抡得圆,力量全浪费在路上了。”他做了一个原主常用的、依靠大臂和肩膀发力的挥拍动作,显得笨拙而低效。“看好了,力量是从这里开始的。”
他双脚分开,膝盖微屈,身体重心沉稳地落在前脚掌上。然后,他演示了一个正手高远球的慢动作。只见他右脚蹬地,力量从脚下升起,推动髋部转动,腰腹核心如同一个扭紧的弹簧,带动肩膀,肩膀再顺势挥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最后手腕手指在击球瞬间集中发力,如同鞭子抽击!
整个动作流畅、协调,充满了力量感,却又显得举重若轻。
“看懂了吗?脚蹬地,髋转动,核心发力,肩臂传递,手指控制!这是一个链条,一个整体!不是你那拆开的零件!”张教练强调。
凌云看得目不转睛。在【技术解析】的视野里,张教练的发力轨迹清晰、高效,如同一条完美的光带,与他之前那断断续续、黯淡无光的光轨形成了鲜明对比。
“你来试试,慢动作,感受力量的传递,别管球打到哪里。”张教练命令道。
凌云拿起球拍,开始模仿。在系统的辅助下,他努力感受着每一个环节。起初依旧别扭,力量传导不畅。
“重心!重心压下去!别站着!”
“腰!用你的腰去带动,不是用手臂去拉!”
“手腕放松!击球瞬间再发力!”
张教练的吼声在场馆里回荡,每一个指令都精准地指向凌云的薄弱环节。
一次又一次的慢动作挥拍。汗水再次流淌,但这一次,不是因为极限的透支,而是源于对正确技术的专注理解和身体记忆的重新刻画。
【接受专业技术指导,正手高远球发力链条理解度提升……】
【肌肉记忆修正中……契合度缓慢提升……】
接着是步伐练习。张教练没有让他进行大范围的折返跑,而是用标志桶划出小块区域,练习最基础的启动蹬地、交叉步、并步和上网最后的蹬跨步落地。
“启动要快,但不是步子大!是小幅度、快频率的蹬地!”
“上网最后一步,跨出去!前脚掌着地,膝盖弯曲,把身体稳住了!别像个不倒翁一样往前冲!”
凌云按照教练的指示,在小小的区域内反复练习。他清晰地感觉到,当自己按照正确方式移动时,虽然依旧累,但身体的稳定性和回动能力确实有了改善。
整个下午的训练,强度远不如他自己加练时大,但凌云的收获却远超昨天。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科学训练”的含义——不是越苦越累越好,而是要用正确的方法,高效地提升。
训练结束时,凌云虽然依旧疲惫,但眼神却比昨天更加清亮。
“明天继续。”张建军收拾着器材,语气平淡,“记住今天的感覺。训练不是打架,光有狠劲没用,得用这個。”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是,教练!”
看着凌云虽然缓慢但步伐坚定离开的背影,张建军摸了摸下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
“奇怪,这小子……悟性好像比以前强了点?以前跟他说这些,跟对牛弹琴似的。难道是压力真给到位了?”
……
晚上,凌云躺在宿舍床上,没有再进行“虚拟训练”。他在消化白天学到的东西,并结合【技术解析】的功能,在脑海中反复模拟、优化那些正确的技术动作。
孙鹏依旧在打游戏,但今天他破天荒地主动问了一句:“教练下午找你……没事吧?”
“没事,”凌云笑了笑,“教练给我开了小灶。”
孙鹏“哦”了一声,没再说什么,但眼神里似乎多了点什么。
凌云拿出笔记本——这是他今天特意买的,开始记录训练心得和系统数据的变化。
【星辉历2018年9月15日】
· 身体状态: 深度酸痛,经物理治疗后缓解。需持续补充营养。
· 技术收获:
· 初步理解“发力链条”概念(脚-髋-核心-肩-臂-腕指)。
· 启动步和上网蹬跨步要领有所体会。
· 【系统显示】正手发力链条完整度:51%(较昨日+2%),步伐效率:16%(较昨日+2%)。
· 能量点: 0。(穷得叮当响)
· 明日计划:
· 上午:跟随大队进行恢复性训练,巩固发力感觉。
· 下午:继续接受张教练指导,重点练习反手发力及步伐衔接。
· 晚上:充分休息,保证睡眠。(谨记:科学训练,拒绝玩命!)
合上笔记本,凌云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选拔赛还有五天。
前路依旧艰难,但他感觉,自己脚下踩着的,不再是虚浮的棉花,而是正在一点点变得坚实的地基。
---
【章末附录 · 张建军的教练日志(节选)】
日期: 星辉历2018年9月15日
队员: 凌云
观察记录:
该队员近期训练态度发生显著变化,从之前的消极、迷茫转为极度积极,甚至有些过度。昨日观察到其加练至虚脱,今早缺席晨练,经检查为过度疲劳及轻微肌肉拉伤。已进行严肃谈话,强调科学训练的重要性。
技术评估:
下午进行单独辅导。发现其技术动作有细微改善迹象,尤其对发力链条和重心移动的理解速度超出预期,与以往判若两人。虽基础依旧薄弱,但展现出了一定的领悟力和纠正能力。
后续计划:
未来几天重点监控其训练负荷,避免再次过度训练。同时,利用选拔赛前的关键期,对其进行密集的技术细节打磨,主要围绕发力结构与基础步伐。其心态仍需引导,防止因急于求成而再次受伤。
备注: 此种突然的“开窍”较为罕见,需持续观察其稳定性及是否与近期特殊事件(如家庭、心理因素)有关。
——教练员:张建军


![[我家傻女超凶的]无弹窗阅读_姜璃阿丑后续无弹窗大结局-胡子阅读](https://image-cdn.iyykj.cn/2408/86d34acf95f6fa263a1add39b977ce0f.jpg)


![「破妄至高」最新章节免费阅读_[苏沐赵虎]全文免费无弹窗阅读_笔趣阁-胡子阅读](https://image-cdn.iyykj.cn/2408/6ddf1f2e42cbeb790d9c7a1d4133127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