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杜阳,启奏陛下!”
“诸位大臣的意见,臣认可!”
“想平息,必须将真相公布出去。”
“同时,臣还建议。”
“科举考试的所有试卷,全部公布在贡院之中。”
“上榜和没上榜的试卷,大家都能看得出来水平差距。”
杜阳汇报道。
“臣白强,启奏陛下!”
“杜大人刚才的提议,实在妙不可言。”
“这样做的确是最好的办法。”
“科举引起的风波,也能够得到平息。”
白强道。
朱允炆对杜阳的建议,同样赞不绝口。
杜师傅还真是足智多谋。
这办法也能够想得出来。
看来北方考生的闹事之举,应该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杜阳的建议,朱元璋听了也是眼前一亮。
证据?
不就是试卷吗?
南北考生的试卷放在一起,差距不就很明显了?
楚潇在大殿角落,大臣们的声音,他听得十分清楚。
听到杜阳的提议,心中不由呵呵一笑。
“只有书呆子才能够想出这样的方法。”
“差距哪有这么简单?”
“这可是大明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朝堂上的南强北弱,已经非常明显。”
“南方高、官当然为南方人说话。”
“但北方人没有比南方少多少。”
“只要他们抱团闹事,后果不堪设想。”
......
“好!”
“杜爱卿的提议,朕同意。”
“初步调查的结果,今天就公布出去。”
“所有考生科举考试的试卷,一起公开。”
“朕就不相信,北方考生看到试卷后还会继续闹事。”
朱元璋说道。
“调查还得继续。”
“三个科举主考官,不是还在都察院吗?”
“今天再好好询问一遍!”
“你们依旧分为三组,但得调换审查。”
“杨烁散朝后,到朕这里要分组名单。”
朱元璋继续说道。
闻言,杨烁心里十分惶恐。
都察院的工作安排,怎么如此精细了?
陛下着实很重视他们的审查。
这件事情,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臣遵旨!”
杨烁应答。
“没有其他的事情,退朝!”
朱元璋大手一挥。
......
此时,都察院衙门。
杨烁从朱元璋那里回来了,正在布置今天的任务。
“早朝上的问题,你们大家都听到了。”
“这件事情,陛下可是十分重视。”
“陛下认为一轮审查不够。”
“所以,要进行第二轮审查。”
“之前小组的人,留下一人不换,其他的全部换掉。”
“接下来,我宣布分组的人。”
“楚军等人负责审查赵高。”
“楚槐等人负责审查周涛。”
“楚潇等人负责审查汤兴。”
随后,他目光朝众御史身上扫过。
“我再着重强调一下!”
“这一次的分组,是陛下拿着御史名册亲自分的。”
“你们在陛下眼里份量可不一般。”
“一个个给我打起精神,把这件事情做好。”
“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没有谁可以保住你们。”
“明白吗?”
杨烁大声道。
“明白!”
众人回答道。
“好!”
“去吧!”
杨烁挥手道。
众人离开,执行自己的任务。
楚潇几人来到留置汤兴的房间。
但他心里有些疑惑。
老朱没有别的事情忙吗?
御史审查人员也要亲自进行分组。
......
汤兴是都察院的左副都史。
这次的科举考试,汤兴算是倒了大霉。
居然去当了监考官。
否则也不会被牵扯进来。
审查上级,楚潇运气自然谈不上好。
老朱来这么一出,真是害了他啊!
......
一名绿袍官员和几名衙役,来到城门口张榜处。
初步调查的科举公告,已经张贴上去。
确认无误之后,他们朝下一个城门走去。
那些南来北往的百姓,发现张贴新公告,迅速过来观看。
有认识字的人,公开为大家宣读起来。
“经过调查,现将科举考试的初步结果进行公告。”
“北方考生,联名集体奏疏主考官赵高、副主考官周涛、监考官汤兴三人徇私舞弊一事。”
“上述三位主考官,并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
“这次负责科举的考官,南方和北方都有。”
“北方考生说考官全部是南方人,完全不属实。”
“......”
“科举考试,一律按照成绩择优录取。”
“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试卷,还有评分结果,都将公布于贡院。”
“大家可以去进行查证!”
“特此公告!”
那人念完之后,一个个开始交头接耳。
没多久便有北方考生从附近客栈赶来。
他们看完公告,眼睛通红,拳头紧握。
甚至有人产生了把公告撕掉的冲动。
但被身旁人阻拦下来。
故意撕毁公告可是死罪。
“南方的贪官,简直欺人太甚。”
“徇私舞弊的事情,居然被他们说得合法合规。”
“朗朗乾坤,光天化日,我们北方考生就这样被欺压下去吗?”
“我们也是大明北方的子民啊!”
“这样还叫什么择优录取?”
“我们北方考生的试卷,在他们眼中就那么一文不值吗?”
“我还就不信,贡院不是有所有考生的试卷吗?”
“大家去那里看看,我们北方考生的试卷,到底比南方考生的试卷差了多少?”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更多北方考生也闻讯赶来。
汤正雄站在一块大石板上,对着北方考生大声喊起来。
“各位,你们听汤某一句话。”
“贡院既然有所有考生的试卷,那咱们就去那里看看!”
“不光是我们,还要请一些夫子一起进行评议。”
随后,立即有人回应。
“汤兄,我同意你的建议。”
“我崔天伟跟南方考生非得一较高下!”
崔天伟说道。
“我高远也如此!”
高远说道。
北方其他考生,也是纷纷响应。
汤正雄看大家的意见一致,再次开口。
“既然如此,大家先散去。”
“回去之后,把我们的计划通知其他人。”
“到时大家在贡院集合。”
“好!”
接着,一个个这才散去。
回去的路上,他们对调查结果还是非常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