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妤面色微变,勉强笑笑:阿瑶还小,她的婚事不着急。
晏凌一本正经:不小了,骊京的女儿家十二三岁就开始相看,及笄后就可商议婚事,这骊京的优秀儿郎太多,母亲得抓紧才行,免得一不留神就鸡飞蛋打。
慕容妤笑容不变:有道理,不过现在风风光光办好你的婚事才最重要。
这日,有两个消息沸沸扬扬传遍骊京。
其一是卫国公府被流放十多年的长女晏凌回京了。
其二是酷爱辣手摧花的宁王终于要迎娶正妃啦!
有好事者问:哦?不知是哪个倒霉到家的姑娘接了这烫手山芋?
酒楼里的说书先生用沉痛的语气回答:很不幸,是卫国公府刚归家的晏凌。
百姓面面相觑,愤怒道:现任卫国公也算一代名将,结果卖女求荣,这真是为父不慈!
骊京各大世家的闺秀本来对晏凌其人漠不关心,听到她被指婚给宁王,立刻吩咐婢女给晏凌下帖子,原因很简单,因为晏凌拯救了数百位名门千金。
有了晏凌在,她们往后再也不害怕参加宫宴了!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估摸建文帝和淑妃实在是太想让宁王早日娶妻,所以三书六礼的流程不到一月就完成了。
看似仓促,但各种赏赐却如流水一般淌进国公府,羡慕的大有人在,同情的人则更多。
晏衡总是端着笑脸送走内侍,转过身就长吁短叹,相比之下,慕容妤就差天天请戏班登台唱戏了。
拂雪斋里,朱嬷嬷将嫁妆单子递给晏凌。
大小姐,夫人说了,这几家铺子是她精心替您挑选的,宁王府的嚼用不少,必要时您可以自己留点银子傍身。
晏凌不阴不阳地笑了两声:母亲真懂言传身教。
朱嬷嬷对晏凌的讽刺听若不闻,反正晏凌马上就要跳火坑了,逞一时口舌之快没意义。
等朱嬷嬷退下,绿荞埋怨:姑娘嫁的不好,她们不安慰就罢了,反而隔三差五来扎心,哪儿有这样的?
桂嬷嬷瞪着绿荞:什么嫁的不好?那是皇室贵胄!往后进了王府,你嘴巴给我注意点。
四个丫鬟都要陪嫁到宁王府,桂嬷嬷自然也是要留在晏凌身边的。
晏凌这阵子在骊京可谓是名声大噪,毕竟,她挽救了数位名门淑媛的婚姻。
她漫不经心地比对聘礼和嫁妆的单子:有什么可忌讳的,这阵子不知道多少女儿家背地里偷笑呢。
我在杭州出名,是因为查案,到了骊京也是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因为我即将嫁给大楚名声最差劲的王爷。晏凌幽幽地叹气:这人生的际遇,真真儿不可同日而语。
桂嬷嬷嘴里发苦:姑娘,事已至此,咱们也只能认命了,说来说去,都是
她看了晏凌一眼,及时止住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