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税少,是因为做生意的少,做生意的少,是因为朝廷对此不重视。”
“华夏自古以来,朝廷的政令对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明的商税,税率太低!”
“哈哈哈!”
朱元璋听到陈安憋了半天,来了一句税率太低,笑得都快掉眼泪了。
“陈大人的意思是,应该对商人加收重税?”
“咱还以为陈大人有什么高见,原来不过如此!”
“黄老爷,你是商人,只看眼前利益的话,自然希望朝廷的商税收的越少越好,最好不收税。”
“正因为朝廷认为商税无足轻重,所以不重视商业发展,商人低贱。”
“就这?”
这道理谁不知道,咱需要问你?
朱元璋抖了抖胡子,不屑一顾。
“陈大人,您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朱标催促道。
陈安伸了个懒腰,在小娥的细腰上拍了一把。
“黄老爷,香辣烤鸡翅,能有与众不同的美味,靠的是辣椒这种调料,江宁特产,绝无仅有。如果有商人把辣椒远销南洋,扶桑,西域......能赚取多少利润?”
“朝廷从中收取的商税,又相当于多少农户的赋税?”
“咱大明的好东西,凭什么卖给蛮夷!”
朱元璋却一撇嘴。
“蛮夷不配享用好东西,咱不卖!”
陈安懒腰伸到一半,听到这话,差点一个趔趄趴在小娥身上起不来。
黄老爷思路清奇,异于常人啊!
“好吧,我们不说辣椒,说说这个冰镇二锅头。”
“就说这个冰块,这要在燕京府,现在能卖多少钱?”
“当前时节?”
朱元璋眉头一皱,“燕京府刚下了大雪,说不定还没化冻,钱多了闲得慌买冰块?”
“在应天府呢?”
陈安抄起盆里,一块三寸见方的冰块,“这么一块冰,我卖十文钱,应天城的有钱大人,会不会买?”
“谁买咱砍了谁!”
朱元璋心下暗道。
但他不得不承认,肯定会有人为了享受出钱买,十文钱一块的冰,对于大户人家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应天城,想买的大户人家,应该不少。”
“有买家,那是不是需要商人售卖?发生了交易,是不是就能收三十税一的商税?”
陈安说到。
朱标却摇头,“朝廷禁止这种奢靡浪费之举,也禁止运冰贩卖。”
“这就是问题了。”
陈安把手上的冰块掂了掂。
“北方有,但北方不缺,没人买。”
“南方没有,但朝廷禁止运冰,商人不敢卖,南方有钱的老爷想买也买不到。”
“老爷们的钱还是躺在账房里,堆在银窖里发霉,商人没有生意和利润,朝廷自然也收不到商税。”
“原本有钱老爷们享受,商人赚钱,朝廷收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最后什么都没发生。”
“可修建冰窖,劳民伤财,从北到南运冰,浪费人力物力。”
朱标反问。
“所以本官发明了硝石制冰法,不限季节,不分南北,成本低,方便快捷!”
“这叫技术驱动。”
“制出来的冰若是给交给贩夫走卒售卖,收取商税不免太麻烦,故而统一批发,直接从批发商人那三十税一。”
“这叫规模化,统一化。”
“只有产生了交易,才有商税。”
“农户种地辛苦,一年能收几个税?本官要赚就赚有钱人的钱,收商人的税!”
“大明疆域万里,地大物博,各地特产不一,商业发展起来,朝廷何须向农户收税?国库何愁没钱可用?”
陈安说起这些,也觉得自己来到大明一年,算是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他一番话,朱元璋和朱标听了,都有些沉默。
好像是这个理?
朱元璋也不想向普通百姓多收税啊!
“黄老爷,说句您不爱听的。”
陈安又微微一笑。
“您嫌三十税一的税率太高,朝廷嫌商税太少,等哪天陛下急用钱,朝廷又没有,你们这些有钱的老爷就很危险啊!”
“皇帝抄个家,砍个脑袋还是简单的。”
老朱大概能干出这事。
鞑清的几位帝王,也是干这个的一把好手。
干不出来这事的,或者说没能力干的,比如崇祯帝,最后就穷死了,憋屈的找了跟歪脖子树上吊。
“所以百姓多生产,商人多赚钱,朝廷多收税,比现在这情况要好!”
“太对了!”
朱标听得连连点头,“陈大人胸怀锦绣,可称大才!”
“对个屁!”
朱元璋却不高兴,咱是那种胡乱抄家砍头的皇帝?
“当今圣上绝对不会因为没钱,毫无缘由的抄家砍头,哪怕圣上不喜的商贾,也是大明的百姓,圣上一视同仁。”
“是是是,黄老爷说的对!”
“本官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妄自议论圣上。”
陈安也赶忙对着应天城的方向,作揖行礼。
好你个黄老爷,一说话就给人扣帽子!
本官明明说的历史上另外几位皇帝......
“哼!咱们走!”
朱元璋现在没那么急切的想砍了陈安的头,但也实在看陈安很不爽。
于是招呼朱标离开。
当然,临走还不忘顺手拿了两块香辣烤鸡翅。
陈安笑吟吟的送走朱元璋。
“大人,我看这位黄老爷今日的言行,不像是一般的富商,要不要去查一查他的来历?”
朱元璋离开后,刘师爷谨慎的建议道。
陈安不在乎的摇摇头。
“只要他在江宁县境内遵纪守法,管他什么来历!”
“天下富贵的有钱人多的去了,不一般的也多,查的过来吗?”
......
“给你你一天时间,咱要见到江宁县令陈安的所有资料!”
另一边,朱元璋刚出来县衙。
马上就召见了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毛骧。
“特别是陈安上任江宁以后的所作所为,有何政绩,一定要仔细查清。”
“遵命!”
毛骧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