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要放弃。
她说:“别放弃,继续。”
我深吸一口气,双手交叉放在胸骨中下1/3处。
她说:“按压。”
我开始胸外按压,努力保持频率。
她说:“再快一点,要有节奏。”
我感觉有一双温暖的手覆在我手上,引导着我的动作。
她的声音轻轻在耳边响起:
“生命所在,希望不灭。”
一瞬间,力量和使命感充满全身,我突然充满信心!
连续30次按压后,我迅速给予两次人工呼吸。
如此重复,汗水浸湿衣襟,手臂酸痛不已,但我丝毫不敢停歇。
我隐约听到远处的声音。
“天呐...她的频率和深度都很完美!”
陈主任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主任们围在监护仪旁仔细观察,所有指标都很理想。
除了最开始我自己的犹豫,后面的施救几乎无可挑剔。
我双手微微发抖,站起身来。
我走到王明面前,有些得意地说:“3分30秒,心跳恢复。我可从来没说过自己是急救高手。”
王明脸色阴沉:“你耍诈?”
他说我一开始故意表现得很差,就为了衬托后面的完美表现。
旁边的医生护士都点头称是。
“这才是真正的临危不乱啊。”
“这孩子悟性真高,关键时刻心理素质还这么好。”
他还真高看我了,不过我也乐得接受这样的误解。
这一仗打得漂亮,晚上我多吃了一碗饭庆祝。
我问她:“你不是没用过现代的心肺复苏模拟人吗?”
她说:“是啊,战地医院里拼命救人,都是用生命换来的经验。现在的条件真好。”
她讲起她们那时的急救。
没有先进的设备,连最基本的药品都奇缺。
大多数时候只能靠经验和双手。
感染、大出血,甚至断肢,都是家常便饭。
很多时候,救活一个人全靠运气和毅力。
相比之下,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简直就是奇迹。
在医院走廊上,总有人跟我打招呼。
我本想低调,可他们都叫我“急救女王”诶。
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敬仰与赞叹。
我拿着咖啡,穿梭在病房间,走出了风风火火的步伐。
同事张护士震惊地遮住脸跟我拉开半米距离。
而她在笑。
她能感受到我的情绪。
得意又自豪。
她说:“你这个小姑娘,真有意思。”
我也夸她:“你也很有意思。”
她一定经历了很多,才把这些东西学得这么熟练,得心应手。
虽然她说得很轻松,但我知道这些技能背后沉重的历史。
夜班时我就被拉去练习缝合了。
没有真病人,她教我握持手术刀。
缝合姿势很重要,双脚站稳与肩同宽,手肘贴近身体,保持稳定。
光是保持这个姿势,我就已经浑身发抖了。
好累。
好难。
再练一会我手都要抽筋了。
想放弃。
可她说:“再坚持一下。”
那就再来一针......还是不行了。
她说:“学会了才是你的本事,谁也拿不走。”
我站在昏暗的值班室里握着缝合针,手臂发颤,突然一束灯光打在我身上。
是查房的陈主任。
他的眼里充满了震惊、欣慰和后继有人的感慨:“李晓,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