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武将文士风
该做的都做了,带着一家人,桓玄也出发了。
浔阳倒也不远,行程不到半月,顺流西下就可以到达江陵,桓玄估摸着自己算是能做到遥控荆州。至于原江州刺史姐夫王愉,桓玄让他回建康了,还不忘交代他在圣上和太傅面前多说他几句好话。虽然这个妻弟是不太厚道,但在几月的相处下来,他觉得这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他还在气头上,冷哼一声就走了。
在去江州的路上,有一条消息让桓玄特别不舒适,那就是杨期和殷仲堪进攻郗恢所领的雍州。
在桓玄随殷仲堪起兵,朝廷还没下诏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之时,有消息传他要谋取雍州刺史的位置。当时郗恢就很害怕桓玄会来,召众人商议,这些人也都忌惮桓玄在荆州的势力,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如果是杨期来,每个人同心协力抵抗,还有胜算,如果是桓玄来,恐怕就不是他的对手了。
不久,他就听说朝廷派杨期来代替自己,就和南阳太守闾丘羡商议,派兵守住雍州,抵抗期。
杨期也听说郗恢对桓玄的恐惧,就宣称桓玄要进攻这里,自己是来打头阵的,虽然这样做有损自己的威风,但这样从心理上让敌人畏惧,胜利的概率就高很多。
出乎意料的是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听说这事后,郗恢的部下都溃散了,郗恢看看也就算了,请求投降。不战而屈人之兵,杨期顺利进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斩杀闾丘羡。杨还算厚道,释放郗恢一家人,让他们回建康。抚慰将士,安抚百姓,修缮城池,简练甲卒,杨期倒在雍州获得好评。
至于郗恢来说,这也不算什么,虽然杨是带着欺骗夺取雍州,但毕竟这也是朝廷下的指令。以郗家在朝廷的威望,混口饭吃还是行的。
不过,有人不想让他活下去,那就是殷仲堪。这两个人没什么大仇,只是,当初在先帝孝武帝的手下时,郗恢和他都受信任,恢仗着家世,不怎么看得起他。这次仲堪起兵,他拥护朝廷,稍稍抵抗过殷的将士。还有殷还忌惮他,留着可能是个祸害,除了就了了。
这些,郗恢都没想到,桓玄想到了。玄觉得郗恢会遇到危险,对于要不要救济他,桓玄犹豫了。虽然没有深交,他从心里觉得郗恢这人不错,大度有风范。不过,他也不想得罪殷仲堪,如果阻止这件事,可能自己也会惹祸上身。
就在桓玄犹豫间,殷仲堪已经派人在夏口暗杀了郗恢和他的四个儿子,向上报告是附近的一群蛮人所杀,司马道子等也不追究。
几年在荆州的共同相处,桓玄对殷的了解也算得上透彻,殷有时候行事是比较狠,但还没有像这次这么爽快利落,看来殷的心态也在改变,自己更要想好该如何应对他。
思来想去,桓玄就把时任始安太守的卞范之引为自己的长史。桓玄修书与他,言辞甚恳切,范之一笑,也就奔江州去了。灵宝终于有自己的实力了,他觉得在桓玄手下做事会比自己在这里有趣很多。
正当桓玄加快脚步谋划自己将来时,东晋国土上又起事端。
这次的谋反者桓玄没见过,而且起兵的首领和民众都比较可笑,他也就不怎么在意。他没想到,这次谋反给这个已经摇摇欲坠的政权重重一击。
事情的起因要从一个叫孙泰的半仙说起。孙半仙信奉五斗米道,年少时师从会法术的杜子恭,杜死后,法术就传给他。法术,也就是骗骗民众,以小事显示他们的神通广大。孙泰学会这一套之后,在建康一带混得极好,相信他的百姓给他送钱,进献自己的儿女来祈求平安福泽。
王看到后就觉得这人留在这里肯定是个祸害,就告诉司马道子这件事。那时候年轻的司马道子刚刚受到众人,行事有魄力多了,二话不说就把这人流放到广州。
广州刺史王怀之任命他为郁林太守,南越地区的人也开始信奉他。朝中的太子少傅王雅本来和泰的关系就比较好,就告诉孝武帝泰知道延年益寿和养生的方法,于是下召让他返还建康。道子又任命徐州主簿,但他还是用道术迷惑群众。
后又升为辅国将军、新安太守。王恭起兵时,泰私自招募数千人,说是为国家讨伐王恭。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谘议周勰等人都敬重他,连稽世子元显也数次造访他请求传授秘术。
半仙孙泰人生得意,见天下兵起,以为晋朝也差不多完了,掐指一算,自己是下任帝王的概率不小,就扇动百姓,私集徒众,吴地无论是氏族家庭子弟还是普通百姓,信奉他的人都很多。
王看不下去,又提起此事,当时朝士也怕他会作乱,但因为他和司马元显相交深厚,都不敢说。刘柳也受不了,暗中派人在孙泰给元显的秘方中加点巴豆等,让元显开始怀疑孙泰。适时会稽内史谢揭发他的阴谋,道子就诛杀他了。
孙半仙就这样死了,但是他的侄子继承了他的事业。他的侄子孙恩逃到东海的一座小岛上,宣言说叔父孙泰并没有死,就像蝉蜕皮一样,是登仙了。周围的民众也相信了,给孙恩送了不少食物。而恩也聚集了一百多亡命之徒,准备复仇。
得到这个消息的桓玄认为这只是一群愚昧的民众在小打小闹,不过,能让刘柳都忍不住去消灭的人,应该是罪大恶极了。以后,当桓玄问起刘柳这件事的,刘柳说孙泰整天拿着《老子》妖言惑众,这有点侮辱他的信仰,就不想留下这个人了。
不过,在当时,更让桓玄在意的是前新安太守杜炯在京口谋反,那个在他任义兴太守时和他一起游湖,慷慨激昂的人,也谋反了。当然,这个桓玄也不意外,因为这人事先给桓玄修书,就说明自己受不了被小人欺辱,要起兵,希望桓玄能相应。
桓玄汗颜,讨伐朝廷的事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干的。于是就修书给他,苦心劝他先消消气,等想清楚了再做事,还很义气地问他谁欺负他了,他可以报仇。
可是,桓玄没有盼来他的回信,连他起兵的消息也没有,直接就是他兵败,被司马元显杀了。
桓玄叹口气,说这人实在不懂得筹划,操之过急,而且有点不自量力。范之听说后,告诉桓玄,要不是他写信劝他,他还不一定这么快起兵,他应该是怕桓玄会泄密,桓玄应该要在信中先保证自己不会暗算他。
桓玄深以为然,觉得自己的功力还是不够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