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姚善
姚善,字克一,興國州人。(“興國州人”,明史卷一四二姚善傳作“安陸”。)洪武中,以舉人授縣丞,歷選祁門知州,皆有遺愛。不久,擢知蘇州府,後竟死節。其在外表表以義亡者,(“其在外表表以義亡者”,原無“其”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若解元劉政,感慨不食死。(“感慨不食死”,原無“死”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憂制給事黃鉞,投于橋而卒,(“憂制給事黃鉞,投于橋而卒”,原無“憂制”、“而卒”四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山東僉事胡子韶、鎮南指揮宋忠、知府葉惠仲、長史葛誠\、知縣鄭恕、散騎廖鏞、周璿、謝昇,皆其最著者也。
○陳彥回
陳彥回,莆田人。少孤無所倚,嘗衣食于鄉人。後以明經薦教保寧,九載考績,擢知平江縣。高廟晏駕,彥回捧香入臨,尋遷知徽州府。壬午,奉命募義勇赴援,後亦不屈死。
○周以德(“周以德”,明史卷一四三周是修傳作“周德”。)
周以德,字是修,以字行。為衡府紀善,痛國是以去,因留書別友人江仲隆、解縉、胡光大、蕭用道,且付以後事,暮入應天府學自縊死。歸附御史朱某言以德不順天命,請加誅戮其族,以警餘者。文皇曰:“彼食其祿,自盡其心爾。”置不問。以德平生負氣節,嘗曰:“忠臣不以得失為憂,故其言無不直,貞女不以死生為慮,故其行無不果。”卒能償其志云。
○王艮
王艮,字敬止,吉水人。庚辰,廷試狀元及第,將傳臚,以貌不及胡廣,遂次之。時為翰林修撰,聞京城陷,獨闔門痛哭不已,與妻子訣曰:“吾聞食人之祿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復生矣,豈能復顧爾等耶!”是夜服腦子死。
○王叔英
修撰王叔英奉命募兵廣德,知京城已陷,度事不可為,乃沐浴具衣冠,書絕命辭曰:“人生穹壤間,忠孝貴克全。嗟予事君父,自昔多過愆。有志未及竟,其疾忽見纏。肥甘空在案,對之不能咽。意者造化神,有命歸九泉。嘗聞夷與齊,餓死首陽巔。周粟豈不佳?所見良獨偏。高蹤遠難繼,偶爾無足傳。千秋史臣筆,慎勿稱希賢。”復書于案曰:“生吾已矣,愧無補于當時;死亦徒然,庶無慚于後世。”遂自縊而死。以書抵祠山道士盛希年曰:“可葬我祠山之麓。”希年卒收葬之。蓋希年亦台州人,故托以後事。
○鄒軒魏冕
靖難師駐金川門,有約開門迎納者,大理寺丞鄒瑾、監察御史魏冕率同寮十八人,即殿前毆之幾死。羣臣多往迎附,或勸二人宜急歸順,二人叱曰:“既吾二人改其臣節,明君必所不用。汝奸臣也,何來凂我?”因共捶之。及文皇正位,復徵之。二人俱不應,即日皆自殺。
○高巍
高巍,遼州人。洪武中,應貢入太學。十七年,以孝行被旌表,尋授試左斷事。十八年,上疏欲墾河南、山東、北平兵後荒田,及抑末役,慎選舉,惜名器數事,高廟深嘉納之。後因斷事不稱旨,當議以謫戍貴州關索嶺,仍許以侄代役。建文初,上疏請乞歸田里,許之。既而遼守王欽辟送赴銓曹,遂命從征曹國公幕前參贊軍務。累曾上書燕王,請罷兵歸國,不聽。度京城不能固守,乃縊死。
○王省
靖難師克濟陽,教諭王省為遊軍所獲,從容引譬,辭義慷慨。眾聞之悚然,因令舍之。省乃升明倫堂,召諸生謂曰:“若等知此堂如何名明倫?今日且都不說,只說君臣之義一節如何?”遂大哭,諸生亦哭。以頭觸堂柱而死。後有司立祠學宮祀之。其子禎為夔州通判,是日亦死于賊\,遂成雙節。
○顏瓌
大將軍張輔攻沛縣,城將破,知縣顏瓌遣縣丞胡先詣徐州告急。既而度不能支,預送其子有為出走,告之曰:“汝還家白大人,子職弗克盡矣。”題察院壁曰:“太守諸公鑒此情,只因國難未能平。丹心不改人臣節,青史誰書縣尹名?一木豈能支大廈,三軍空擬築長城。吾徒雖死終無憾,望採民囏達聖明。”夜三鼓,師入東門,指揮王顯迎降。瓌冠帶升堂,南拜大哭曰:“臣無以報國矣!”乃自縊死。其子不忍去,復還,父已死矣,遂自刎以死。俄擒主簿唐子清、典史黃謙至,亦死之。胡收瓌父子屍,葬沛南關,題曰“父子雙節墓”。
○曾鳳韶
文皇以前御史曹鳳韶嘗奉書軍中,辭義激烈,以其有貞節,因賜璽書旌之。復以御史召,不赴。尋而加吏部侍郎召,(“尋而加吏部侍郎召”,原無“加”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又不赴。乃刺血,書憤詞于襟。其略曰:“予生居廬陵忠節之鄉,素負立朝骨鯁之強,讀書而登進士之第,仕宦而至繡衣之郎。慨一死之得宜,可以含笑于地下,而不愧吾天祥。”囑妻李氏、子公望勿易衣,遂自殺,時年二十九歲。李氏亦死于節。
○太獄太和山金身玄武神南京大報恩寺
太宗文皇帝御法服,登大寶,受羣臣朝賀。明日,普敕天下,賜內外臣僚爵秩有差。尋上母妃尊號,詔建大殿太和山,宮宇制度,極其宏麗。蓋文皇舉兵時,嘗得北方水神陰助,故鑄金身以報之。未幾,復命增修大浮屠于南京都城。初,太祖得天下時,創造此浮屠以報天地者,賜寺額曰“報恩”。至是鳩工增飾,規模雄偉,宛如太嶽之氣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