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尔耕崇祯》小说完结全文阅读,此书的主要人物有张骏文崇祯,是由张骏文倾力编写。本书内容无与伦比,丹青妙笔,非常吸引人。小说精彩阅读:图尔格手里到底有多少兵?与赵率教两个月的对峙,损了一万人,还有9万!而辽河边上的明军还有4万人,如同加上西平堡的3万,就是7万人。但是,双方其实都不知道对方的兵力真实数据。留给皇太极的时间不多,他必须要加快战争的步伐。皇太极给汤古代的时间是正月十五之前,必须摧毁西平堡到辽河的所有明军防线。
《田尔耕崇祯 》精彩章节试读
图尔格手里到底有多少兵?
与赵率教两个月的对峙,损了一万人,还有9万!
而辽河边上的明军还有4万人,如同加上西平堡的3万,就是7万人。
但是,双方其实都不知道对方的兵力真实数据。
留给皇太极的时间不多,他必须要加快战争的步伐。
皇太极给汤古代的时间是正月十五之前,必须摧毁西平堡到辽河的所有明军防线。
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局面就可能生变。
留给图尔格的时间也不多了,因为前两天皇太极还送来密信,催促他尽快决战。
现在,决战爆发了。
清晨的阳光照在落满白雪的枝头,冬鸟停留在枝头。
一阵阵微风拂过树梢,前面一望无际的银白。
不多时,冬鸟动震动的树枝惊得飞了起来。
整齐一致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响彻在天地间。
从高空俯瞰下去,一队队方阵,正以同样的节奏,向辽河边靠近。仿佛整个雪原都在他们的脚下颤抖。
辽河对岸的明军也快速组建起了军阵。
雄浑的号角声在连绵起伏的军营上空回荡,在城寨之间回荡。
战斗开始了。
儿郎们拿起了武器,唱起了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
没有人知道自己今天是否能活到明天,他们尽情地用歌声宣泄出心中的压抑。
轰轰轰……
炮弹撕裂得空气发红,越过长空,朝双方的阵营坠落。
建奴士兵则继续往前推进,他们企图越过结冰的辽河。
明军则用威武大将军炮将最前面的那些士兵轰成稀巴烂,随后明军也开始向前推进。
从高空俯瞰,一条条线列阵,整齐一致,脚步一致,往前横推。
身边不时有人被击毙,但没有人去理会,他们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神色刚毅往前。
经过一轮轮火枪对射后,便开始肉搏战。
经过一个小时的会战,双方已经各自死亡几千人。
探子将建奴的情报送达回来,明军这才知道,建奴竟然全部出动了。
辽河边防军长王承胤怒拍桌子吼道:“他娘的!给老子将所有人动员起来!老子今天要跟他们打一场最硬的仗!”
“传令下去,咱们辽河第三军团,谁他娘的后退一步,老子就毙了谁!”
“是!”
号角声再次响起,更多的明军在集结。
更多的方阵集结起来。
连王承胤的中军方阵也集结了起来。
此时的辽河冰面已经被染红了好几里!
源源不断的明军往前推进,硬生生将建奴遏制在了辽河之上。
明军和建奴的伤亡情况如何?
这么说吧。
崇祯八年的明军,单说火枪手,一个至少可以干死两个建奴的火枪手。
这也是图尔格在这里打了两个月也没有捞到半点好处的原因。
明军无论是在火炮,还是对火枪的娴熟度,或者阵法的配置娴熟,以及军纪上,都压了八旗一筹。
此时的辽河上,躺下的更多的是八旗。
只见八旗不断的往前推进,又不断的被明军杀回来。
有的建奴士兵被杀得连滚带爬,甚至有一个团一个团崩溃的,在被监军打回来后,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上。
而明军,一个个像是不要命一样,眼睛都杀红了。
有的人的刺刀都断了。
战争到了中午,建奴已经被杀了两万人,明军也死了七八千人了。
辽河上的尸体堆积起来,人甚至可以躲在背后开枪。
传令兵将军报报给图尔格,图尔格怒道:“继续攻!谁敢后撤,一律斩杀!”
“嗻!”
但这个时候,建奴的军心基本上已经不稳起来。
再冲杀了一轮之后,图尔格不得不宣布暂停。
此时明军也不好过。
虽然明军可以一敌多,死的人少,可受伤的人却多。
明军战死人有八千左右,但受伤的却高达一万之多。
在下午一点的时候,建奴鸣金收兵后,明军也快速退回来。
后勤医疗队赶紧跟上,一箱箱青霉素被搬上来。
这个时候,科技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建奴当然也有从大明偷买的青霉素,但肯定是不够用的。
到了下午一点的时候,西平堡的情况呢?
此时的西平堡里面,简直就是一片人间地狱。
街道被染成红色,死人堆积如山,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尸体。
明军的防守非常强悍,汤古代一共砸进去了五万人,已经死了三万人!
他打了那么多年仗,从来没有见过人可以死得这么快,城内就像一个无底洞正在吞噬所有的生命。
但事实上,城内的明军也打得精疲力尽了。
明军战死的就有一万之多,带伤的还有数千。
要知道,西平堡的明军一共也就才三万人。
再这样打下去,明军的军心也会崩溃。
双方是基本杀红了眼的。
汤古代没有任何犹豫,他也没有选择,再次动员了...就在这个时候,祖大寿的援军赶到。
一队队关宁军快速向前面涌过去。
当探子将军报传给汤古代的时候,汤古代暗叫不妙。
他猜到必然是广宁的明军来支援了。
而眼下,他手里只有2万人,其他人全部在攻城,总不能撤回来吧?
汤古代咬了咬牙,硬着头皮道:“结阵!”
祖大寿用望远镜望到前面的建奴正在快速结阵,不多时探子就回来了,大致通报了前面的建奴的人数。
2万人的统计,难度并不算大。
其他探子也回来了,其他地方暂未发现建奴。
说明其他兵力基本在攻城。
祖大寿不由得担心起来,不知道西平堡、辽河防线伤亡到底怎么样了。
祖大寿是一个喜欢在火枪手里混入步兵的人。
关宁军立刻摆好了军阵。
此时,地上的雪已经到了小腿的一半。
士兵们在严寒中快速往前推进。
双方很快就用火枪对上了。
但是在拉近距离后,建奴突然发现明军里居然有步兵!
刚开始短兵相接,建奴的前锋营就被杀得哭爹喊娘起来。
火枪手集中火力远程打击步兵,肯定占优势。
但一旦进入近身战,就不同了。
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近身杀人训练的人,对战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专业士兵一样。
第939章鏖战
时代变了。
冷兵器正在被取代,前火器时代的战争规模明显因为火枪的普及而扩大。
传统时代的一个合格士兵,要训练至少一年,精锐至少两年以上。
但是燧发枪的出现,三个月,只需要三个月,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就能成为战场上杀人的士兵。
不仅如此,不再需要铠甲。
铠甲在古代战争中,到底是什么地位?
为什么古代藏刀不算造反,藏铠甲就是造反?
理由很简单,因为铠甲的做工十分复杂。
它涉及到冶铁、锻造、手工、纺织等等一系列的流程。
如果一旦在某个人家里发现了十几副铠甲,意味着这个人不仅仅是有铠甲,而是有一套制造铠甲的全流程产业线。
一旦有一套全流程的产业线,要造出更多的铠甲,只是原材料的问题了。
当前火器时代的到来,使铠甲慢慢失去它在战争中的地位,也意味着军工制造流程的精简。对于各国来说,都大大节约了成本。
这些节省出来的成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粮食,发更多的军饷,招募更多的士兵。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换做是过去,皇太极就算将漠北蒙古铲平了,再在国内挖地三尺,也不可能动员40万大军出来与明军开战。
但现在他可以,硬着头皮做到了。
然而,皇太极终究是没有转过弯来。
他一味地追求军队的人数,大大扩充火枪手的数量,却大大削减步兵的数量,将传统步兵转换成骑兵。
就导致了眼下的这种局面。
阿拜吃过的亏,现在汤古代也开始吃。
当双方进入近身肉搏的时候,明军的步兵开始成为战场的主导者。
他们左手持盾牌,右手握刀,动作快而狠。
一刀就能杀一个建奴的士兵,刀刀都在致命的地方。
这种刀法,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了的。
并且配合盾牌、甲胄,简直就是行走的杀人机器。
建奴火枪手的刺刀,很难立刻将他们杀死。
就这样,建奴的前锋队很快被明军给打崩。
传令兵传来了消息后,汤古代的眉头皱起来了。
当他询问得知明军的队伍里居然混入了不少步兵,心头有些发紧。
当初在搞军改的时候,不是说火枪队不需要步兵了吗?
这明军怎么不按照规矩出牌?
汤古代急得来回打转。
这样不是办法啊,这么玩下去,老子要完蛋。
人被逼到穷途末路,总会想到办法。
你别说,很快,汤古代还真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什么办法?
扩大这个方阵的距离!
这是什么战术?
早些年,北京军事学院刚成立的时候,崇祯在讲武堂专门讲过关于线列阵的各种战术。
其中有一条提出,在线列阵中混入重步兵,只要能抗住双方对射的那一段激情期,哦不,是激烈期,也不对,是惨烈期,就能进入肉搏战。
一旦重步兵与火枪手进入肉搏战,能占据很大的优势。
就像祖大寿这一套战术。
但是,这一套战术也不是不能破。
要破也不难,扩大方阵的间距。
这意味着重步兵进入火枪方阵,搏杀了一部分后,想要持续打击后面的方阵,就面临后面的方阵的枪杀。
而因为后面的方阵离前面的有50米以上,重步兵将再次进入火枪方阵的火器打击范围。
步兵必须再次熬过50米的痛苦期。
而军队的意志力是有极限的,这样下去,步兵熬不过几个方阵,就被摧毁了。
此时的汤古代,就想到了这一块上了。
他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比阿拜那个狂妄自大的家伙要靠谱。
想到这一点后,汤古代立刻下令调整了自己中军的战术,命令中军奔赴前线去抵挡明军。
前锋正在溃败,明军势如破竹。
而当汤古代的中军填补上去后,局面还真就发生了变化。
明军的步兵优势立刻被抵消掉。
不仅如此,因为混入了步兵,导致方阵的整体火力减弱,这个缺点在此时被放大。
打了一个小时后,明军竟然丝毫不能往前推进。
祖大寿的眉头皱起来了。
他心中暗叫不妙,没想到被敌人找到了破解之法。
祖大寿不甘心道:“鸣金收兵。”
明军开始有条不紊的后撤,左右翼的纯火枪队开始掩护中军退走。
汤古代并没有下令追击,因为他不知道来了多少明军。
明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击溃祖大寿,而是拖着这支明军,让大部队快速拿下西平堡。
前后交战了两个小时,祖大寿折损了两千多人。
祖大寿开始做队形的调整。
想了一会儿,祖大寿立刻做出了如下调整。
不再做无序的穿插,而是将步兵放在火枪线列阵后面。
用火枪手做掩护,减少射击过程中重...如此做了安排,祖大寿再次发动了进攻。
此时已经是下午四点钟,辽东的冬天,这个时候光线已经开始暗下来。
但明军没有停止。
明军再次发动进攻,建奴也只能硬着头皮接招。
双方再次打起来。
昨晚调整之后,明军的火力明显加强了。
建奴的线列阵被打得七零八落,崩溃的崩溃,逃窜的逃窜。
只是由于明军的步兵被掩藏到后面,这个时候,就无法再快速消灭溃散的建奴了。
一句话概括:能击溃敌人,但减弱了对敌人的歼灭程度。
不过,要再今晚突破汤古代布下的防线,显然不切实际了。
眼下,西平堡内,十分惨烈。
在祖大寿刚到的时候,汤古代新增了3万大军进去了,加上原本里面还留存的2万大军,一共是五万大军。
而那个时候,明军死了上万人,伤好几千,能打的也就一万多人了。
一万多人对战5万大军,而且是打巷战,近距离对打,这无疑是地狱级别的难度。
西平堡内到底惨烈到什么程度?
有小孩子在死人堆里哭泣。
大街小巷的每一条路,都被鲜血染红了,天空飘下来的雪也是红色的。
第940章击败敌人,是我们唯一的目标!
双方都用尽全力在城内野蛮厮杀。
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
到处都是杀戮声,到处都是绝望的惨叫。
分不清楚是明军的,还是建奴的。
毁灭,成为了这里的唯一。
不仅仅西平堡惨烈无比,此时辽河边上的防线,也被彻底染红。
就像一条长长的红色地毯,横铺在辽河上。
双方退了几次,又反复派新的兵团冲杀,轮番上阵。
军官阵亡的阵亡,负伤的负伤。
还有不少士兵刚上去,还没有开枪就被杀掉了。
他们当中许多人昨晚还在一起吃肉,讨论人生,或者给家里人写信。
但今天,就躺在辽河的冰面上,倒在雪地里,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
一万、两万……
这些都是数字,但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他们每一个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有的人有孩子,还有的人可能还没有尽孝,还有的人有意中人。短短的数天内,几万个家庭变得不完整。
更多的孩子失去了父亲,妻子失去了丈夫,许多人空等一生而无法等待那个归来的故人了。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
但是,战争还在继续。
世界从来不会因为人类感觉它很残酷,而停止运转。
杀戮的另一面,是和平,没有杀戮,就没有和平。
明军上上下下,都贯彻着死战到底的意志。
连双方的主帅都麻木了,人命也失去了概念,只知道要将对方摧毁。
不知什么时候,又开始下雪。
士兵们冻得脸上通红,但他们就像一排排钢铁城墙一样伫立在自己的位置上。
军官们也跟着他们一起站在那里。
前方还在持续杀戮,等待前方杀疲惫退下来后,他们将会上阵。
后面的后勤人员正在收拾一封封家书,在整理每一个人的信笺,在记录每一个人的名字。
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永远回不去了。
当某一个人战死,他的家书就会被送回去,那是他们与家人最后的诀别,与这个世界最后的诀别。
外面不断传来惨叫声、火枪手,刀剑碰撞的声音。
城寨内有一些女性文员被这种可怕的气氛压抑得差点疯掉了,她们哭着喊着,甚至用头撞墙,想要自杀,来解脱这种精神上的折磨。
这些人甚至有不少是军事学院出来的,到辽东之前,都有大量的军政知识储备。
但是,真正到了大规模会战开始后,战争的血腥、残暴、毁灭一切的恐怖,还是让她们不少人崩溃。
她们有的看着那一份份诀别的家书,忍不住痛哭起来。
人命在战争面前,连草芥都不如。
甚至还有一些男性文员也出现了情绪失控,嘶吼道:“让我们上战场吧,我们更愿意战死!”
一些意志力坚定的人在快速整理这些家书、名册。
军官们没有时间照顾他们的情绪,只是不断下命令,让他们快速收拾,收拾完后,赶紧撤离。
因为辽河防线随时可能崩溃,一旦辽河防线崩溃,这些后勤文员没有半点作用,而且这么多家书、名册将全部无法送出去。
待收拾完后,其中一个女官站起来,对她的上级说:“长官,东西全部收拾好了,让我留下来吧!”
“不准,速速撤离!”
“长官,他还在前线,请让我留下来吧,我可以上前线!”
这个长官知道这个女官说的“他”是谁,但还是拒绝了:“你有你的任务,他有他的使命,国家大事面前,岂能儿女私情!”
这位女官还是强忍住了内心的悲痛,她只是行了一个军礼,没有再说什么,披上大衣,带着人,一路出去。
会有一批军队护送他们,从南边走,进入右屯,抵达大凌河的出海口,那里有船只接应他们。
等她出去后,转身朝辽河的方向看去。
风雪吹乱她的长发,却全然无知觉。
田尔耕崇祯 &张骏文的精彩内容分享,了解更多热门小说,就上本网站。